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历史解密 > 人称"山中宰相"的陶弘景,为何要隐居山中四十余年?

人称"山中宰相"的陶弘景,为何要隐居山中四十余年?

2022-06-27 14:22:45

   俗话说“乱世出英雄”,其实奇人出奇人。在南北朝动荡的年代,有这么一个奇人。他像山里的野鹤一样过着悠闲的生活。虽然他不在庙里,但君主经常就重大问题征求他的意见。人虽在山中,但仍能影响一些重要决策,被称为“山中宰相”。历经南朝宋齐梁,隐居江苏深山40余年,活了80余年陶弘景。

 
  陶弘景,南朝梁朝丹阳(今江苏南京)秣陵人,后来隐居时取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——华阳隐居,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外人。的确,他既是大师,也是奇迹,一生成就斐然。他从小就是神童。九岁时,他开始阅读许多儒家经典,如《礼记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我不仅爱读书,也爱思考,而且知识渊博。不到二十岁,他就给南朝和宋末的君王当过老师。这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,可见他有多厉害。
 
  其实陶弘景更惨。我一生不懈努力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对儒、释、道、医、养生、化学、炼丹术等都有很深的研究。我已经成为大师了。它集道家思想家、医生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、化学家等诸多光环于一身,撰写了《本草注释》、《真好》等著作200余部,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。
 
  不吃醋是庸人。陶弘景他早期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,可能是因为他太有天赋了。三十多岁的时候,我做了官,但金字总是闪闪发光。1992年,陶弘景辞职退休,过着野鹤般悠闲的生活,没想到成就更大。
 
  用心种花,就不送了。他不仅创立了茅山派道教,还赢得了梁武帝萧炎的尊敬。多次邀请他做官,他都拒绝了。“是什么山,山脊上有许多白云。我只能高兴,却舍不得给你。”这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,他是多么的洒脱。然而,梁武帝经常与他讨论国家大事,非常依赖他。甚至的称号“梁”也是征求他的意见后决定的。陶弘景人虽不在殿中,却能左右朝廷大事,故有“山中宰相”之称。
 
  陶弘景隐居在江苏句容聚曲山(茅山),离南朝都城南京不远,只有60公里左右的路程。茅山位于句容市,属今江苏镇江管辖。它风景优美,气候宜人。句容因沟曲山(茅山)而得名,因其有钩而显得有些婀娜多姿,故得名沟荣。在古代,“句”和“钩”两个字是相通的,所以也叫屈曲。句容素有“南京新东郊、金陵御花园”之称。茅山南北长约10公里,东西宽5公里,面积50多平方公里,海拔不到400米。可以说是一座很小的山,但却印证了古人“山不高”的说法。
 
  茅山虽小,但风景独特美丽。有九峰、十九泉、二十六洞、二十八潭等景点,峰峦叠嶂,云雾缭绕。更重要的是,这里是道教上清派上清宗坛的发源地,有“第一福地第八洞”的美誉。毛集金峰南麓的傅园万宁宫是陶弘景一处幽静的修炼之地。因为陶弘景的到来和茅山派的创立,茅山变得更加出名。
 
 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,都出现了茅山道士的形象。相信你听到这个名字并不陌生。唐代是茅山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,人才辈出。可以说陶弘景,山中宰相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 
  声明: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,请告知我们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相关内容
标签:

随机推荐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