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历史上应该怎么称呼清朝皇帝的女婿吗?清朝皇帝的女儿名叫格格,儿子名叫纪。以上是清朝贵族子弟的统称。下面论历史小编为您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。
后金初年,清朝的前身,君主(即“大汗”)和
贝勒的女儿(有时也包括未婚女子)都被称为“格格”,没有定制。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女儿叫“东郭格格”,二女儿叫“嫩哲格格”。
清太宗继位后,崇德元年(1636年),皇帝的女儿开始称为“公主”,并规定
皇后(即中宫)所生的女儿称为“古伦公主”,
妃子所生的女儿和皇后的养女称为“和硕公主”。“格格”则是指王公贵族的女儿们的专属称谓。比如
皇太极的二女儿玛卡塔(文皇后所生),先被封为古伦长公主,后改为“永宁长公主”,再改为“文庄长公主”。可见影视剧中把皇帝的女儿称为“格格”是不准确的(比如《朱桓格格》《十八格格》……)。
顺治十七年(1660年),“格格”分为五等,分别是:一是
太子之女,称“和硕格格”,中文名“郡主”;二、太子与郡王之女,通称“多罗格格”,汉名“郡主”;三、多罗贝勒之女,又名“多罗日格”,汉族名“君君”;四、
贝子的女儿,人称“孤山格格”,中文名“郡君”;5.甄国公和傅国公的女儿叫“格格”,中文名字叫“向君”;
太子、郡王、贝勒、贝子都是头衔。
清朝的爵位分为两个体系。一、皇族的爵位分为太子、郡王、贝勒、贝子、镇国公、富国公、镇国公、丰国公、封根,共10级(其中,镇国公、富国公分为“八分”和“非八分”,所以可以算作10级。二是皇族之外的贵族爵位,分为九等:公官爵、侯爵、伯爵、子爵、男官爵、轻车简从爵(以上爵位也分三等)、骑马校尉爵、骑马校尉爵、骑马恩爵。
声明: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,请告知我们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