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悉《三国演义》的朋友都知道,三国中后期有一场战争叫夷陵之战,是刘备一怒之下为了给哥哥关云长报仇而发动的。当然,战争的结果是刘备的惨败,于是刘备郁郁寡欢了一年,不幸死去。再临死前,在白帝城召见诸葛亮,商议托付孤儿之事。
刘备的大致意思:“我儿子天生愚笨。我知道这个。你的能力比曹丕高十倍以上。如果你觉得我的傻儿子能养你,你就养他吧。如果没有,你可以自己换掉他。总之你一定要光复汉朝!”诸葛亮听后泪流满面:“我一定尽全力辅佐小皇帝刘禅!”
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,表现了诸葛亮献身刘备事业的气节。只是可惜他当时的环境,天下没有可以支撑的皇帝,天下没有稳定的国力。可以说空有了一手好身手。虽然多次进行北伐,但都以失败告终。此外,刘禅身边的奸臣对此置若罔闻,所以诸葛亮的很多行动实际上都受到了特别的限制。
让边肖印象深刻的是,他即将再次取得北伐的阶段性胜利。刘禅听信谗言,怀疑诸葛亮要自立为王,急忙召回诸葛亮,错失良机。这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: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建立刘禅,结局会不会有所改变?历史编辑的看法不会有任何改变。为什么?让我慢慢告诉你。
原本是一介村夫的诸葛亮,在得到刘备赏识后,发现自己终于可以施展抱负了。当时刘备三顾茅庐之前,也是空野心勃勃。他身边极度缺人,经历了很多失败。连他的谋士都被曹操挖走了。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,发现眼前的这个人很能施展抱负,于是两人展开了日日夜夜的会面,共同商讨天下三分之计。从此以后,诸葛亮一心助汉,对刘备这个也被司马懿称为最难对付的对手,可谓尽心尽力。
但是,诸葛亮是人,不是神。自从刘备死后,因为刘禅的无能,整个国家都得让他为所欲为,连他出征北伐都要写“出师表”。就这样,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。
你想想,诸葛亮在丞相的位置上还能这么累,当上了君主岂不是更累?代替刘禅,国家的各种事情都要经过他的手。这样做了以后,诸葛亮早死了。也就是说,如果当时诸葛亮取代了刘禅,朝廷以上忠于汉朝的人可能不会满意诸葛亮的做法。以至于历史是否会改变,其实答案是否定的。
首先,当时蜀国各级人才匮乏,对外战乱不断,内部人心不团结,综合国力远不如从前。其次,当时蜀国根本没有什么将领,谋士几乎都是断层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切只能由诸葛亮来管理。最后,如果诸葛亮成为君主,只能一直待在成都,不能上前线。这样北伐就无法顺利进行,因为当时北伐没有人能取代诸葛亮。
其实北伐并不能改变蜀国的命运,最多只能延缓其灭亡。换句话说,北伐不是为了进攻,而是为了防御。如果没有北伐,曹魏两军很容易攻到成都之外。
这是一种趋势,世界将长期共同发展。诸葛亮当时一定知道这件事成功率很低,因为曹魏势力分布广泛,大量人才不断补充,而蜀国地处山区,人才和资源都很匮乏。但在这样的情况下,诸葛亮带领所有的士兵抵御曹魏军队一次又一次的致命攻击。且不说最后的结局,要说诸葛亮至死忠于蜀,也是值得后人尊敬的。
诸葛亮是名臣,神算子,品德高尚。《三国演义》中有太多关于他的神话,以至于后人质疑他。有人说,不应该有北伐,不应该有刘禅,等等。尽管有这些质疑,但也不能掩盖诸葛亮对蜀国的奉献。对他最好的描述是“文能提笔安身于世,上马安身于后”。三国之争:如果诸葛亮取代刘禅会发生什么?这是绝对不会发生的,因为诸葛亮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。
声明: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,请告知我们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