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郭嘉或读过郭嘉传记的人大概都认为,郭嘉对官渡之战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,尤其是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提出的郭嘉“袁绍十胜”,可预见地判断了袁绍败仗的结果。下面论历史小编会给你详细介绍。让我们来看看!
从这个结论可以看出,郭嘉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。早年,郭嘉求助于袁绍,发现袁绍无能,优柔寡断,于是离开袁绍,后来求助于曹操。
曹操来时被赐曹魏版“隆中对”,暗示曹操先灭吕布,再攻袁绍,然后统一北方。因此,郭嘉获得了曹操的信任,曹操说:“谁使孤儿成大事,必是此人。”
在官渡之战中,郭嘉做出了两个绝妙的判断。一是曹军面对强大的袁,军心不稳。郭嘉讲“十胜袁”,稳定了军心。
而另一次是在官渡之战中,袁绍与曹操对峙期间,突然有消息传来,江东的孙策想要发兵攻打许都,使得曹军士气再次不稳。此时郭嘉分析,孙慈刚刚吞并江东,没有坐稳,不能北上。结果孙策很快被刺客刺杀,果不其然,正如郭嘉所说,他无法北上。
通过这两个判断,可以说明郭嘉是个天才。在分析事物时,他往往能通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,从而推断事物发展的方向。但总体来看,郭嘉的判断还是属于宏观阶段,郭嘉的定位也属于“战略顾问”,对大局把握得很好。
说他是“玄学”也不为过。在官渡的具体作战中,郭嘉并没有制定具体的作战计划,但真实的战场往往是千变万化的,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。只是因为郭嘉的几个宏观判断,郭嘉不能独揽全部功劳。
事实上,尽管有郭嘉的鼓励,在官渡之战的相持阶段,曹操也是“不宜于联合战”,想要放弃官渡,退守许都。这一次,于迅鼓励曹操,坚持认为这是决定性胜利的关键阶段,不能轻言放弃。然而,当时曹操的补给已经非常困难,离失败只有一步之遥。
最后,是袁绍的谋士许由救了曹操。许由知道袁绍军营的情况,建议曹操轻击乌巢,烧掉袁绍的粮草,最终击败袁绍。可以说,许由谋反是袁绍失败的直接原因。
当然,如果要谈根本原因,还是需要从战争法中找原因。如果是打胜仗,其实没什么好分析的。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战役之一,曹操用几个兵几匹马就创造了伟大的胜利。如果单纯为郭嘉、于迅加油,许由造反能赢,这就有点低估了。
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无非就是巨鹿之战、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、淝水之战。如果把这些战役放在一起,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每一场战役都与水有关,巨鹿、官渡都发生在黄河,赤壁发生在长江,淝水淝水之战。
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,在古代水运技术不发达的时期,河流成为重要的屏障,奇迹只能靠撬动力量来实现?
官渡之战的关键在于一个“渡江”,围绕这个“渡江”发生的一系列消耗战。
官渡之战,曹操没有分兵守黄河南岸,而是集中兵力,把守关隘,强调设防。在具体部署上,曹操要求臧霸牵制袁绍,阻止袁绍东进;让于禁镇守白马,从此阻止袁绍南下,在官渡部署主力,阻止袁绍大军正面进攻。
这种保障在后勤补给上其实比袁绍更方便,更适合打持久战的消耗战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果您的原创版权受到任何侵犯,请告知我们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